在閱讀了一些關於獸醫止痛藥的參考文獻之後,我開始有了一個疑問。

那就是-

為什麼這些藥的止痛劑量永遠達不到好的止痛效果,卻仍然被記錄在藥典之中?
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曾有相同疑問的話,這篇文章或許能夠解決你部分的疑慮。

 

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,通常伴隨著現存或潛在的組織損傷。

‘An unpleasant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tissue damage or described in terms of such damage.’

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(IASP)

這是國際疼痛協會所定義的疼痛,由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知道,疼痛除了痛覺神經的傳導外,尚涉及情緒等因素。而絕大多數的止痛藥多以抑制痛覺的傳導為主。


評估疼痛

在人,大多數的情況下評估疼痛很簡單,只要詢問病患是否會感到疼痛就可以了,甚至還有許多疼痛量表可供使用。

但是對於獸醫來說,疼痛評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追根究底還是老話一句:

「動物不會說話。」

縱然與人類較親近的狗或是鳥類可以藉由喘嗚聲、發出悲鳴來表示疼痛,但是這樣子的傳達過程中仍然會有許多干擾因子影響。

搞不好他的喘嗚聲只是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也說不定。

而這種判別疼痛的方式在其他種類、比較沉默的動物來講更是顯得不可行,

諸如:不怎麼講話的爬蟲類、在自然界中屬於被掠食,而隱藏疼痛的齧齒動物….。

 


回歸正題,為了要搞懂止痛藥物在動物身上到底有沒有效,

科學家們發明了一些方法來評估動物的疼痛,而疼痛評估方式大致上可以簡單分為兩類:

「痛覺測試」以及「臨床觀察」

常見的痛覺測試主要有:

  1. 電流回縮測試
  2. 冷熱板測試
  3. 福馬林回縮測試
  4. 腳底觸覺敏感度測量

這些痛覺測試的原理很簡單,大致上的操作方法就是給予動物一定的刺激,後記錄刺激的強度、動物四肢回縮的時間,藉此來評估止痛藥的效果。

例如:電流回縮測試就是利用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動物的掌部,並觀察回縮的時間,藉此來評估不同止痛藥的效果,其他痛覺測試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痛覺測試乍看之下做出來的數據很敏感,卻也有些缺點。

熱回縮和電流刺激測試對於NSAID的效果評估並不敏感,這樣的研究僅能評估到急性的疼痛。

雖然這些痛覺測試所得的數據能夠很好的被量化,

但是對於臨床上慢性疼痛的評估來說,這樣的方法顯然並不管用。


那麼,要怎麼樣才能確實的評估臨床上止痛藥的效果呢?

有人想到可以用藥物在人身上的有效濃度,再把這樣的數據反過來套用到動物身上,

當動物血漿中的藥物濃度達到和人同樣的劑量時,這樣的數值也許動物就不會感到疼痛了。

例如:藥物某T在人體達到最小有效濃度的劑量是39.6 µg/L ~84 µg/L,兔子餵食X毫克的某T時,

血漿濃度為39.6 µg/L 到84 µg/L,那麼我就認為X毫克的藥物某T對兔子來說是最小有效劑量。

這樣的研究方式乍聽之下很合理,但是與動物實際上對於疼痛的反應卻不太吻合。

所以在這邊要開始說明前面提到的「臨床觀察」。

臨床觀察大致上可以分為幾類:

  1. 飲水及食物消耗評估
  2. 臨床症狀觀察
  3. 生理數值評估
  4. 行為學評分系統
  5. 臉部表情評估

飲水及食物消耗評估:顧名思義就是觀察動物的飲水量、食物量與正常相比消耗量是否有改變,

算是一個很簡單的定量方法,但是這樣的定量方法會受到很多干擾因子影響,例如:飼料變難吃阿、水瓶角度不對、水瓶漏水、天氣太冷或太熱啦……等因子影響,所以做出來的結果效果並不是這麼好,只能作為一個比較粗略的疼痛評估方式。

臨床症狀觀察:觀察動物的臨床表現是否與平常有所不同,例如:多數動物面臨疼痛的時候都會窩在角落不動、或是毛髮蓬鬆,這個方法的敏感度十分仰賴於觀察者的經驗,也無法定量,在評估疼痛的研究中,通常會與問卷作結合,但是得出來的效果通常也不太理想,
因為這種方式十分主觀、某些止痛藥甚至會讓動物有一點鎮靜的效果,進而影響活動力的評估。

生理數值評估:比較常用在動物麻醉或是無法動彈的時候,一般而言,在麻醉的時候動物如果受到疼痛刺激,心跳、呼吸、和血壓等生理數值都會受到影響。就可以藉此來評估動物的疼痛,但是在動物醒著的時候,這些數值容易因為動物緊張、不熟悉診療場所而影響,所以用來評估術後疼痛並不是這麼適合。

基於行為學的評分系統:在概念上比較像可以「量化」的臨床症狀觀察,比較常見的方式像是:老鼠的水迷宮,讓老鼠在水迷宮裡面游泳,觀察其上岸的時間和路徑;或是可以觀察動物的理毛、築巢等行為,並做一些量化的設計。這些方法的敏感度隨設計方式而定,效果也很不穩定。

關於小鼠築巢方式的評分方法可以參考JOVE的影片:

經驗上這套方法無論是在評估動物術後疼痛、動物繁殖效能上,都十分管用,也容易判別。

https://www.jove.com/video/51012/nest-building-as-an-indicator-of-health-and-welfare-in-laboratory-mice

臉部表情評估:Grimace scales,這套系統在最近十年間已在許多動物上建立,在齧齒類、貂、狗、貓,都可以查到相關的文獻,

這套系統提供了可定量、高敏感度、再現性高的評估方法,在2010年的時候小鼠開始有相關研究出現,該篇文章出現後,許多齧齒類的止痛藥效果都被重新評估了,是目前最被認可的一套疼痛評估工具。

圖片來源:www.nc3rs.org.uk

 


在打完一堆長篇大論之後,回歸最原始的問題:

為什麼這些藥的止痛劑量永遠達不到好的止痛效果,卻仍然被記錄在藥典之中?

因為對於動物疼痛評估的方式一直在改進,隨著這些方法的改進,藥典中的建議劑量也會隨之修正。

也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更需要注意動物臨床上對於藥物的反應,並藉由參考文獻來更新這方面的資訊。

 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