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本篇內容(2020年3月16日版本)主要摘錄翻譯自AVMA原文連結,並稍作補充。
- 由於國情不同,不同國家的防疫政策也不太一樣,建議看完之後還是可以參考衛服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、這邊有給專業人士看的影片清單。
- 國內有許多獸醫院因應新冠肺炎改為全約診制,約診制可減少人與人之間密集接觸,並且有利於後續疫情調查,可作為參考。
- 針對COVID-19 AVMA所設立的專區
- 疾管署目前所公布的指引集結
關鍵資訊:
- 新冠肺炎(武漢肺炎)的正式名稱為COVID-19,造成疾病的病原為betacoronavirus中的 SARS-CoV-2
- 許多國家已經爆發社區感染(台灣的狀況目前還在調查中,待疾管署公告)。
- 傳播途徑主要為黏膜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,如唾液、呼吸道分泌物等。若接觸到表面沾附病毒的物品(formite),而後觸摸眼、口、鼻也可能感染,但目前認為是次要的感染途徑。手術台面、門把等光滑的檯面相較於多孔、不規則的材質(如:紙鈔、動物的毛髮)更容易傳播病原。因為纖維狀的物質會吸收和捕獲病原,所以使得病毒較難被觸碰到。
- 目前尚無FDA推薦或許可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COVID-19,也沒有疫苗可用。
- 避免受到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觸病毒。典型的預防措施是防疫的關鍵。
- 傳染病專家及多個動物健康組織皆認為目前沒有證據感染了COVID-19的動物有能力將其傳播給其他動物,包含人類。
- 如果您沒有感染COVID-19,可以像平常一樣與寵物互動,包括散步,餵食和玩。在這些互動過程中,您應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(例如,勤洗手),確保您的寵物保持乾淨;定期清潔寵物的食盆和水碗,更換墊料及玩具。
- 由於目前對病毒的瞭解有限,出於警慎考量,COVID-19患者請避免與家中寵物接觸,如果真的不得已需要接觸時,請避免對其做出共享食物、親嘴擁抱等動作,接觸時記得要配戴口罩、並且洗手。
- 與往常一樣,仔細洗手和其他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大大減少傳播任何細菌的機會。NASPHV標準預防綱要是很好的參考資料。
COVID-19 在人類上的預防
預防COVID-19的傳播應注意的事:
- 避免接觸病人。
- 如果您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請去看醫生。如果您感冒,除了看醫生外,請避免接觸其他人,包含家中成員。
- 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遮住口鼻。
- 避免觸摸臉部,尤其是、眼鼻、口。
- 勤洗手。使用肥皂和水清洗手至少20秒鐘。如果沒有肥皂和水,請用使用含有至少60%酒精的消毒劑。正確洗手方式可以參考台灣疾管署的介紹https://www.cdc.gov.tw/Category/MPage/BUB88Dc-WrHrczuT0TE-bA
- 進行隔離。
- 美國CDC建議與他人1.2~2公尺的距離。
- 避免在公共場所聚會,包括參加或主持大型社交聚會。如果可以的話,推遲後者。
- 如果要與一小群朋友聚會的話,必須確認在場有沒有人有相關症狀,或是過度密集接觸。
- 盡可能在離峰時間購買生活必需品。
- 盡可能避免接觸長期待在醫療機構的人們
- 考慮拜訪朋友和老人時使用視訊。
- 定期清潔和消毒家庭和工作場所中的物體及物體表面。對於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毒劑清單可以在這裡查看https://www.americanchemistry.com/Novel-Coronavirus-Fighting-Products-List.pdf
- 如果家中有罹患COVID-19的人應密切注意健康狀況並通報疾管署。如果他們出現疑似COVID-19的症狀,請立即就醫。
- 對於健康的人,不建議使用口罩作為防止COVID-19的手段。有COVID-19症狀的人應使用口罩,以免將疾病傳播給他人。
這邊是針對口罩相較之下較不充裕的美國,其理論依據是因為醫療用口罩對於防止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效果較佳,但是也有文獻認為戴口罩可以減少疾病帶原者對於環境的汙染、減少接觸口鼻的機會,想進一步瞭解的人可參考下方連結,感謝鄭姓獸醫師提供相關參考資料。https://www.osha.gov/Publications/OSHA3767.pdf
SARS-COV-2與寵物的關係
- 2020年2月27日香港AFCD從一名診斷有COVID-19患者所飼養的狗中檢測出SARS-CoV-2弱陽性反映(使用RT-PCR);糞便檢體為陰性。
- 後續採取3次鼻腔、咽喉樣本,該博美犬依然為弱陽性反應。本檢測方式已知不會與其他犬貓的冠狀病毒產生交互作用。此結果意味著該犬隻身上有少量的SARS-CoV RNA,然而,無法從此無法推斷該片段是完成的病毒還是RNA的碎片。
- 為了釐清這個問題,後續做了血清學檢測,檢體為陰性,但這無法代表該犬隻沒有感染病毒,因為在感染初期,有可能還未產生抗體,
- 須待14天後進行進一步的檢查。該隔離區域內還有另外一隻狗,其檢測結果為陰性。
- 在其他檢測中,IDEXX 在3月13日宣布已檢測了大量的犬貓樣本,其所設計針對COVID-19的獸醫檢測系統目前尚未檢測出陽性結果。
- 綜合這些資訊,傳染病專家以及CDC、OIE、WHO一致認為,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寵物可將COVID-19傳播給其他動物,包括人。
對於負責任的飼主,提前準備是關鍵。建議可準備2週份的寵物藥品及食物,做為緊急醫療包,以免您需要居家隔離。
確保獸醫團隊的健康
- 請隨時關注主管機關對於疫情的政策,由於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COVID-19,所以避免生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觸病毒。
- 團隊成員應避免密切接觸(定義為在有COVID-19患者的空間內,接觸距離2公尺內);避免接觸其他人的眼睛、鼻子和嘴巴,咳嗽或打噴嚏時使用衛生紙,並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;打噴嚏或咳嗽後記得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(或使用酒精含量超過60%的消毒水),如廁及進食後應洗手,生病或不適時應盡可能留在家裡。
- 獸醫院經常接觸的檯面,例如診療台、鍵盤、門把、工作檯面、和聽診器,應經常清潔,並在每次清潔之間使用一次性紙巾擦拭乾淨。
- 使用感應式的設備。將洗手液放在多個處所,包括診間,辦公室和會議室。
- 看診時穿戴安全防護具(PPE, personal protective eauipement),包含口罩及手套,以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而傳播病原的機率。
NASPHV針對大多數的人畜共通傳染病,有寫了一些預防上的參考(該版本為2015年所撰寫)
http://nasphv.org/Documents/VeterinaryStandardPrecautions.pdf
使用遠距醫療來幫助寵物患者
遠距醫療可能有助於減少COVID-19的傳播,並且可作為初步的檢傷分類,以評估動物是否一定需要到動物醫院就診,詳情可參考https://www.avma.org/resources-tools/animal-health-and-welfare/telehealth-telemedicine-veterinary-practice。
※美國大概在2016~2017年推行相關政策,收費方面他們有建議可以使用一些第三方支付的服務,請注意執行內容應符合台灣獸醫師法規。
獸醫師法第 10 條 執業之獸醫師非親自診斷、治療,不得填發診斷書及處方,非親自檢驗不 得填發檢驗證明書。
潛在的供應鏈影響
有一些醫療物資可能短缺,FDA對於重複利用手術口罩及手術袍有一些建議,可參考這裡: